来源: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:2015-02-10 11:09 浏览:2416 次
目前,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快速扩张、国家扶持政策不断出台,行业整合渐成大势,国内多家上市药企纷纷通过并购、扩产等方式抢占市场,提前布局,欲在行业整合升级之后占据更好的高地。
中药饮片行业正酝酿一场国内医药史上最大的并购案。
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(下称“国药集团”)旗下唯一的中药整合平台中国中药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国中药”,00570.HK),在1月12日公开宣布收购中药配方颗粒龙头企业——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天江药业”)四成股权的20天之后,又于1月27日再发公告宣布提高股权收购比例,拟以最高83.46亿元的价格收购天江药业81.48%股权,以填补中国中药在中药饮片领域的空白,完善产业链。
此时恰逢国药集团启动混改。2月6日,国药股份(600511)公告,公司接控股股东国药控股通知,实际控制人国药集团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方案》已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复。
目前,国药集团旗下拥有11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,其旗下的中生集团将作为未来生物制品平台,现代制药作为化药平台,国药控股作为唯一商业平台,中国中药则作为唯一中药平台。
与此同时,国内多家上市药企亦通过并购、扩产等方式抢占中药饮片市场。多位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中药饮片行业并购扩张频繁,一方面是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,入局中药饮片可以保障药企产品安全。
另一方面,由于行业发展时间尚短,目前尚未形成一家独大或者几家独大的局面。加之饮片市场规模快速扩张、国家扶持政策不断出台,行业整合渐成大势,企业提前布局,可在行业整合升级之后争得一席之地。
巨头巨资瞄准中药饮片
1月27日,中国中药发布公告称,拟以不少于75.959亿元(约相等于95亿港元)及不高于83.46亿元(约相等于104亿港元)的价格,收购江阴天江药业81.48%股权,此次收购资金来源于股本及债务融资。
相比其此前公布的最高41亿人民币收购天江药业约40.52%股权,此次收购股权比例翻倍,使得中国中药绝对控股天江药业。而如果此次并购顺利落锤,将超过拜耳并购滇虹的36亿元、绿叶并购嘉林的63亿元,成为国内医药史上最大的并购案。
中国中药投资者关系总监王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提到,中药配方颗粒可以作为中药饮片的一个补充,从而改变中国中药在中药饮片市场销售额比较小的局面,完善公司的产业链。
目前,国内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尚处于试点生产的状态,全国仅有6家企业获得试点生产企业的资质。而天江药业作为行业龙头,市场占有率达到50%以上。早在2001年,原国家药监局颁发了《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》,明确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的范畴,成为中药饮片行业的一员。
资料显示,中药材经产地加工后,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的需要,把药材切成薄片、厚片、斜片、丝状、段状、块状等一定的规格,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,并便于进行其他炮制及储藏和调剂等,这种中药材称为中药饮片。
“对于中国中药来说,这一次的收购使其进入一个新的领域。而标的企业无论是营收还是市场占有率,都可以满足中国中药的发展需求。”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崔祥瑞向记者称。
公开资料显示,中国中药前身是盈天医药。在医药国资改革的大背景下,国药集团于2013年年初成功收购盈天医药,并将公司更名为中国中药。如今,中国中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,年增长速度超30%。而将中国中药打造成为国药系唯一中药整合平台,早已成为国药集团的一大改革方向。为此,中国中药此前26亿受让同济堂医药100%股权,提升了在中成药领域的竞争优势。
据国药集团发布的“十二五”规划,国药集团制定了产业规模上要力争3个100亿元的发展目标:生物制药产业规模超百亿,化学制药超百亿,饮片和中成药超百亿。与此同时,中国中药亦制定了“在2017年前达到100亿的销售规模”的战略目标。
记者查阅中国中药2014年半年报发现,中国中药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2.63亿,比去年同期增长144.3%,净利润约2.59亿。三大业务板块中,中成药占营业收入的87.1%,约11亿;而化学药占11%,约1.4亿;生物药占1.9%,约2300万。
反观天江药业,由于政策垄断的红利,2014 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14.6 亿人民币,净利润为2.8 亿,年复合增长率亦达到30%左右,与中国中药旗鼓相当。
多家上市药企进场布局
除了中国中药,亦有多家上市公司在中药饮片行业跑马圈地。其中,有中药饮片第一股之称的康美药业(600518),继投资30亿元建设交易中心及现代物流仓储项目之后,日前又投资10亿元建设中国-东盟康美玉林中药产业园项目,并将在广西玉林市设立全资子公司专门负责建设和运营该项目,为提升以中药饮片为核心的产业竞争力夯实根基。
与此同时,红日药业(300026)、神奇制药(600613)、太龙药业(600222)、香雪制药(300147)等上市药企,亦通过设立中药饮片公司或产品加工基地、收购中药饮片企业股权、设立中药饮片并购管理基金等方式加码中药饮片。据不完全统计,2013年-2014年4月间,涉及中药上市公司投资的案例55件,其中中药饮片最受追捧,占投资总数的30.9%。
“中药饮片发展比较晚,而且药材的种植地分散、加工技术繁多,以前许多是作坊企业。所以现在还是在慢慢调整的阶段,还没有形成一家独大或者几家独大的局面。”卓创咨询医药行业分析师赵镇说。
据宇博智业研究中心获取到的相关数据显示,截至2014年10月,全国规模以上饮片企业1317家,大多是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。其中,康美药业作为中药饮片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,其2013年中药产品的营业收入,仅占中药饮片行业营业总收入的8%,如果刨除康美药业中药材及中成药部分的收入,比重将会更低。
而频频出手并购抢食中国医药市场的外资巨头,在中药饮片行业却无法踏前一步。根据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》(2013年修订),“中药饮片的蒸、炒、灸、煅等炮灸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” 明确禁止外商投资。
对此,崔祥瑞分析认为:“不让外资进入还是考虑一个保密性的问题,中药产品许多加工配方是保密的,尤其是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不可以外传。之前有许多外资来中国挖走老药师,把加工配方拿到手之后比我们抢先一步注册专利,使我们的中药产品在国际上卖不了。”
据了解,国内的中药产品大多数为复方配方,我国《专利法》只保护中药配方和配方的剂量,对于配方的用途、加减则不能有效保护,所以一些药企只能申请保密或国家保密处方保护。然而,这些保护方式和措施使得国内的中药专利在国际上得不到认同。
根据《世界专利数据库》统计,在世界中草药和植物药专利申请中,我国中药专利申请量占据第一,占44.4%。但属于我国的中药专利申请仅占0.3%。从国际市场上看,已有超过170家公司、40多个研究团体正从中药中寻找和试制新药。
“外资进不来,为国内药企继续中药饮片的并购提供了有利条件。然而,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中药饮片行业整合升级面临资金紧缺、技术进步缓慢等问题。”尚普咨询中药分析师刘艳梅说道。
行业整合大势所趋
“作为医药工业的一个细分产业,中药饮片的行业增速比较快。同时,饮片质量参差不齐,质量问题频发,药企进入饮片行业可以保障饮片的质量安全,所以才有那么多并购。”赵镇向记者说。
据《中国中药饮片行业现状调研与未来前景趋势报告(2014年)》指出,从2004年以来,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就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,同比增长最快的是2011年,增长率高达56.11%。虽然在2009年和2012年有所回落,但整体增长率保持在30%以上,大大超过了医药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。
另外,2008年至2013年,我国中药饮片行业销售收入从349.97亿元增加1200亿元,复合增长率为30%,高居行业第一。
2014年上半年,中药饮片行业经过前几年的价格高涨后,市场理性回落。但2014年上半年,中药饮片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77亿元。保守估算,以每年25%的速度增长,到2017年,中药饮片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49.90亿元。
与此同时,医药工业整体销售收入增速在2011年达到26%之后逐年下滑,2013年为17.9%,2014年前三季度为13.3%,预计2014年全年增速在13%左右。
“近年来,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,中药饮片逐步纳入基本药物目录,其市场规模快速扩张。而药品加成的保留也影响了大家使用中药饮片的积极性。” 刘艳梅说。
据了解,作为中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,中药饮片在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——中药材、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,亦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心地位。即,一方面可以由上游的中药材直接加工而成、作为药剂配方服用或直接服用,另一方面可作为原料加工成中成药,流入下游销售终端,因此市场需求旺盛。
数据显示,中药饮片下游供应40%流向医院、20%进入药店,此时中药饮片作为中药汤剂的原料直接供应给患者。另外40%则进入药厂,作为生产中成药的原料。今年一月初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公开表示,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,取消药品加成被视为是一个改革方向,但中药饮片的药品加成则必须保留。由此,医院供应中药汤剂仍能获得最高超过进药价格25%的利润。
此外,记者注意到,我国首部《中医药法》的立法工作已经完成公开征求意见,有关部门正在将征求意见汇总,并根据意见进一步对草案修订完善。虽然具体的法规何时出台尚没有确切的时间表,但中医药立法工作已经走到了最后一公里。
对此,刘艳梅认为:“中小型企业被淘汰或者兼并,市场秩序的规范,国家对龙头企业的大力扶持,中药饮片行业必将逐步得以整合。”